AI双子星:识渊科技季聪&茹彬鑫的AI工业落地之路

科技 IT科技日报 2023-10-24 20:50:16 阅读 0

近两年来,ChatGPT的大热将AI创业带入前所未有的蓬发期。


但技术型创业,产品要研发、落地要试错,诸多不确定性里,人才,成了最重要的因素。


当最强架构师遇上天才少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01

当技术派遇上实干派


“识渊科技是一家学霸密集、人人都称得上是“最强大脑”的公司,创始人季聪和联合创始人茹彬鑫当然也不例外。”


2011年,18岁的季聪参加信息学竞赛被保送上海交大,从此开始了他和AI领域不可分割的缘分。


大三时,他就作为前十号创始员工加入了当时刚刚成立的商汤科技。那时的商汤,还没有AI四小龙这样的盛名,年轻的商汤给了少年大展拳脚的机会,是季聪牵头创立了商汤科技第一款产品。彼时,他刚刚23岁。


在整个商汤科技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中,方舟与深泉作为商汤的两大收入支柱,共同扮演着“底座”“基石”的角色。方舟视觉开放平台负责模型的调用,深泉训练平台则负责模型的生产与训练,即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模型,而季聪作为方舟和深泉的首席架构师,常被同事戏称为“最强架构师”。


此外,作为商汤交通线的总经理,季聪还做成了国内首个人脸进出站及清算扣费系统。要实现地铁场景的刷脸通行,其难度之大是行业周知的,在城市级的千万/百万级巨大人流量中进行1:N比对极具挑战,尤其是要求速度和准确度要不低于二维码通行。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架构能力,商汤最终赢过腾讯、阿里,率先完成这套系统。时至今日,此套系统仍是行业唯一达到如此精度的操作系统,目前已在郑州、西安等多个城市落地,每年还在为商汤带来数千万的营收。


可以说,这位商汤最年轻的技术总监及行业总经理,伴随了商汤从创立到上市的整个过程,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AI从业者,熟知国内AI创业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对行业的发展具备独特的敏锐度。


(季聪接受媒体采访)


2021年,这位最强架构师遇到了天才少年Robin茹彬鑫。


Robin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16岁获得新加坡政府的全额奖学金(SM1项目),到新加坡留学,后申请牛津大学并被录取。在牛津大学读本硕博的9年里,他长年霸榜全系第一,人称“牛津之光”。


读博期间,他长期在华为的诺亚方舟实验室和Google X实习,并在机器学习领域顶会发表了20+篇论文,担任NeurIPS(2019,2020),ICML(2020,2021),AAAI(2020,2021)顶会审稿人。某种程度上,Robin就代表了AI领域最具创造性的知识与前沿技术。


更难得的是,作为万里挑一的超级学霸,Robin为人谦逊真诚,擅长沟通。他曾担任牛津春晚总导演、牛津中国学联主席,和他合作过的人,几乎都和他成为了朋友,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智商高,情商也高”。


2022年,季聪得知Robin回国休假,多次到Robin老家浙江绍兴去找他聊合作创业的事。最终,他成功了。


因为希望促进整个AI行业发展,所以选择创业,这个理由听起来太理想主义,显得遥远和隔膜。但实际上一切都有迹可循——16岁选择只身一人去新加坡留学,Robin就选择了“难而正确的事”,他一直在挑战更本质的问题,更大的问题,那些没被解决、还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的问题。他喜欢挑战。


于是,Robin放弃了谷歌和华为天才少年的最高档offer,选择成为识渊的联合创始人。“我想知道这个世界对于AI落地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也想要跳出舒适圈,做一点酷的事。”


(Robin发表主题演讲)


于是,就这样,两个聪明的年轻人一拍即合,识渊科技成立了。


两位优秀的行业领袖,一位在AI领域摸索多年,拥有业界丰富、成功的AI商业化经验;一位在学术界浸润了数载,了解世界上最具创造性的知识与前沿技术;如今双剑合璧,一个实干派和一个技术派,再找不出这样合适的创业黄金搭档了。


02

一条鲜有人走的路


“他们一开始就明白,工业界是个硬骨头。但他们之所以感兴趣,正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越是鲜有人涉足,越是证明了他们所做事情的价值。”


众所周知,过去10年是AI急速发展的10年,各种概念炙手可热,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卷入。


像当初的区块链、元宇宙、Web 3.0,到此后的无人零售、无人驾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概念出现,引起企业和围观群众关注,最后又销声匿迹。AI就像空中楼阁,一直无法落地,真正踏踏实实做事的少之又少。


如何将AI技术落地,做一些能够切实改变社会的事,这成了季聪和Robin都渴望探索的挑战。


制造业场景复杂、需求多元,为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诸多挑战,再加上优秀的AI人才往往选择进入互联网企业,所以工业领域人才空缺严重。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挑战的复杂性同时也会构筑竞争壁垒,这就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Robin表示,他们希望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因此,放弃了AI芯片、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光鲜亮丽的创业场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工业智造这片蓝海。



通过软硬一体标准化专机设备覆盖工业头部规模化市场,解决工业场景下的痛点问题,识渊克服了可复制性和标准性等关键难题。从公司首款量产上市的SMT-AOI设备在客户现场的使用反馈来看,相较于传统设备,识渊能将关键检测指标提升90%+,满足了客户降本增效需求。


另外,公司还通过智能模组与智能工业云平台的产品组合为长尾碎片化市场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单产线视觉控制部分成本降低90%,目前已签单多家行业头部客户智慧工厂项目。


据悉,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达2.93万亿元,2022年进一步增长至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6%。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元左右。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乘上智能化的东风,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迈进。


属于他们的时代,来了。


03

完美的AI梦之队


“要在最苦最累的第一线,了解真正的需求和难点,而不是在CEO办公室坐着空想。”


在识渊科技内部有一个玩笑是,CEO家在办公室,这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创业之后,季聪和Robin有时会忙到第二天早上7点,凌晨3、4点下班更是家常便饭。他们没有独立办公室,工位就在一众算法工程师里面,埋头敲起代码来,完全看不出一点CEO的派头。


(左4为季聪,右5为Robin)


高效实干,快速调整思路和策略,以结果导向推进事情,这是季聪的行事风格。


他的风格最终也决定了识渊,至少是识渊研发团队的工作风格。


技术团队每个成员都是季聪和Robin亲自面进公司的,这里汇集了世界知名学府和AI及先进制造行业头部企业的顶尖人才,他们中有北大、清华、交大、南洋理工的名校高材生,也有谷歌、亚马逊、拼多多、小红书、百度等大厂出来的核心骨干。

季聪和Robin清楚团队每个成员的长短板、个性、工作偏好,“我们需要的并非是清一色的学霸,30%深度算法人才,30%精通架构,40%能够快速执行落地”,这个人才梯队正在逐步完善。


识渊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也就是说,这支团队全都是90后。大家年轻又有热情,做项目的时候常常聚在一起,忘乎所以地聊进度、写代码、debug....都牟足了劲要把事情做成。


结语


纵观AI行业的发展史,市场总能用它的方式筛选合适的入局者。


互联网创业跑马圈地、烧钱抢占用户的时代已然过去,硬科技创业要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从美国的科镭,到日本的基恩士、欧姆龙,都是依靠一款又一款优秀的产品打开一个个细分领域市场,最终连接起来,绘制出一张巨大的商业版图。目前,识渊科技正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支AI梦之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声明:
  1. 该内容为网络收集,不代表荣登网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 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755277197@qq.com